“人才是第一资源。”巴特尔表示,当前内蒙古人才资源开发滞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自治区将认真解决人才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建立灵活、务实的人才支持政策,破除各种障碍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巴特尔说,今后内蒙古要采取“人才+项目”等措施,对培养对象的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以及参加学术交流、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打破身份、学历等限制,唯才是举、放手使用、用好用活人才;实行多种分配方式,按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奖,激发人才活力;通过贷款担保、资助项目启动资金等方式,对创新创业予以支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降低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门槛;在住房、配偶工作安置、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予以保障,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内蒙古爱才、聚才、用才的环境正在形成。”日前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草原英才”荣誉称号的李光鹏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全球著名哺乳动物胚胎工程领域专家李光鹏教授,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成功克隆出世界首批骡子。不过,学有所成的他,最大的愿望是在国内能够拥有一个平台,成就一番事业。2007年,这位满怀报国之志的山东汉子,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身份被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聘请回国后,在学校支持下很快建成自己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承担了两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争取到8000多万元科研经费,短短3年时间里,他和他的团队已成功创造出国际首批体细胞克隆绒山羊以及世界首批富含深海鱼油成分的“欧米伽-3”转基因克隆奶牛等系列科研成果。
“正处在加快发展关键时期的内蒙古,近两年及时调整出台了许多很好的人才政策,在这片广袤而富有魅力的大草原上,人才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如今被聘为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主任的李光鹏教授说,学校还为他解决了住房问题,爱人也被安排到学校工作,使他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
有关人士认为,当前内蒙古加大了与东北、华北等周边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且“瞄准”了北京“人才集散地”,将建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人才联络机制,并为他们提供便捷细致的服务,这为引进、培养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眼下,力求经济社会“漂亮”转型升级的内蒙古,正在围绕能源、煤化工、冶金、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设和60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广种“梧桐树”,期盼“金凤”来。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