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个“传言”,很多人将信将疑。近年来,政府对房价屡次“空调”的现实,让很多人逢价格调控就不由得心生疑窦,甚至有网民挖苦忙前忙后却忙不出效果的发改委说,“稳定物价基本靠吼”——都希望物价能得到控制,却又对政府这只“有形之手”该如何出手充满疑虑,对能否控制住物价心里没底。
昨夜最新消息称,温家宝总理表示,国务院正在拟定措施,抑制价格过快上涨。在此当口,尤其需要各级地方政府认清形势,找准市场机制下撬动物价的“给力”支点,避免像福州那样,作出直接对大白菜、空心菜之类搞限定价格的离谱举动。“给力”不当,只会搞坏市场。
据透露,食品价格是“组合拳”瞄准的主要方向。这个“主攻”方向有其合理性,因为食品可以称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基础性物品,上涨的价格极易引发连锁反应。毕竟,当别人告诉你他要涨价的理由是“自己吃饭成本增加了”,想来公众也难以找出反驳的理由来。但应该看到,“食品价格”的问题主要是在流通领域的炒作与投机问题。此前官方消息称“今年中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点,食用油库存也较为充裕,较为紧缺的可能是棉花和蔬菜,实际上主要也是一些资金在炒作……”而像福州那样直接“指挥”食品价格的举动,可能对农民会成为伤害。
谷贱伤农时,我们似乎没有对农民有所愧疚过,而一旦因为成本增加从而带动农产品价格增长时,就盲目呼喊着“该出手时就出手”也有失公平。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叮嘱地方负责人时所言,“要千方百计保持供货渠道畅通,保证市场供应,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这是有形之手可以干也应该干的,而直接下命令打压价格,硬要让某种不能囤积居奇的蔬菜卖什么价,则是有形之手不该干也干不好的。
其实,在当前高物价格局中,真正需要政策“给力”的似乎还不在农产品身上,它固然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指数”,但相较而言,油价、气价、水价、电价以及其他垄断行业的价格增长所带来的影响更具有基础性,更容易引发连带效应,也更应该被有形之手所干预。遗憾的是,最近发改委又要拉开了新一轮气价上涨的序幕,此前的“阶梯电价”也让人心生怀疑:该涨的在涨,不该涨的也在凑热闹。更有发改委专家出来说“物价上涨是大趋势”、“民众须忍受更高物价”。这些动作实在难以佐证发改委要出“组合拳”的诚意。
调控物价上政府“有形之手”可以“给力”的支点还有很多:比如依靠减税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对辛苦的菜农进行价格补贴;各级财政划出专款应对……总之,稳定物价之举,不是借助行政之手强力弹压,而是在尊重市场法则、尊重弱势者利益前提下的带有温度与节制的疏导“调控”。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