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

糖酒会网|2009-12-31 10:11:00
      ——本报记者与宜宾市委常委、副市长徐进谈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

     五粮液、泸州老窖、茅台酒……这是一个个如雷贯耳的白酒品牌,这些质量上乘的白酒均出产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在更多的时候,它们代表着四川宜宾、泸州和贵州遵义,成为这些城市的亮丽名片。

      我国有数千年酿酒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新中国成立60年来,白酒产业经历了缓慢发展、快速发展、调整发展三个阶段,已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白酒生产和消费最集中的地方,经过多年发展,川酒已成为酒类市场的一大品牌,白酒产业也往往成为其出产地的支柱产业。最近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要通过发展区域经济和推进区域合作等一系列

        新举措,把川南地区建设成为四川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古老的白酒产业,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新内涵。我国白酒市场现状如何,我省白酒产业优势何在,川南地区联合贵州遵义共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当从何处着力?日前,记者采访了宜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进。

       这里是中国白酒的“波尔多”

       记者:你曾在本报发表题为《从战略高度打造“白酒金三角”》的署名文章,文中阐述了你对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的几点思考。请问,“战略”一词如何理解?

        徐进:就是把打造“白酒金三角”放在全国白酒产业发展大局、放在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来考量。目前,我国白酒市场主要表现为五大特点:一是市场竞争激烈。二是市场稳步扩张。三是优势企业发展迅速,以五粮液为例,2005―2008年,总资产年均增长18.52%,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6.12%。四是生产向原产地集中。五是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在群雄并起、竞争激烈的时代,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有利于聚合我省白酒产业优势,整合优势资源,挖掘内在潜力,促进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记者:酒厂众多,品牌杂乱,小而散的发展格局是中国白酒市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影响并制约着白酒产业的做大做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是否有产业整合的考虑?

          徐进:是的。白酒市场目前还存在技术门槛低,小酒厂众多,产品良莠不齐;地方保护导致白酒市场分割;终端营销市场混乱;假冒伪劣猖獗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打破地域界限,从区域整合的角度推动产业发展。

           记者:说起葡萄酒,人们首先会想到法国的波尔多。波尔多出产的各种葡萄酒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中国白酒有没有走向世界的“波尔多”?

            徐进:将来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就是中国白酒的“波尔多”。这个“金三角”地理位置就在四川宜宾、泸州以及贵州遵义(仁怀)这样一个三角形地带。这里气候适宜,山水交错,水质清冽,大自然恩赐的“湿度大、日照少、微生物丰富”的自然环境为酿造出优质白酒提供了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生态条件。这个区域出产的五粮液、泸州老窖、茅台,更是闻名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就是借势做大白酒产业,让“白酒金三角”成为中国白酒的金字招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十里酒城”的四川优势

           记者:川人酿酒,源远流长。从气候、土壤、水质等条件看,“白酒金三角”确实具备酿造最优质白酒的独特生态环境。

徐进:这就是以宜宾、泸州等地出产的川酒,从古至今都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原因。从历史看,历朝历代四川均有佳酿问世,今天的“六朵金花”,更为我们赢得了“川酒甲天下”的美誉。五粮液已有600多年历史,泸州老窖现存300多个百年以上的窖池群。良好的产业基础是打造“白酒金三角”的突出优势。2008年,四川规模以上酒类企业白酒产量达111.76万吨,占全国白酒产量近20%,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记者:在宜宾,人们总忘不了五粮液“十里酒城”的壮观场景。恢弘的气势,真实反映了白酒产业在当地的勃兴。

徐进:打造“白酒金三角”离不开“十里酒城”这个要件支撑。它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地方能以酒兴市,与环境优势同等重要的,还有基础优势、集群优势、配套优势和技术人才优势。以五粮液为例,年产白酒能力达45万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可以说,宜宾和泸州等地具备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白酒产业的现实优势。

记者:所有优势中,人才和技术优势才是最重要的优势。

徐进:一直以来,我省各地知名白酒企业都在不断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改造融合,技术创新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以五粮液为例,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不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难以复制、模仿的酿酒技术。其独特的酿酒工艺,开辟了令业界赞誉的循环经济典范。此外,从人才储备的角度,到2008年,我省拥有9名中国酿酒大师,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拥有8名中国白酒著名专家,44名国家级白酒评委,243名四川省白酒评委。仅宜宾一地,就有3名中国酿酒大师,12名国家级白酒评委,46名四川省白酒评委,酿酒高级技师、技师、品酒师等专业技术人才达2000余名。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世界著名的营销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开展资本运作,拓展国际市场。

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力求共赢

记者: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打造“白酒金三角”,就是要充分发挥宜宾、泸州、遵义(仁怀)三地共同的产业优势,构建竞争中合作、发展中互补的联动机制,最终形成一个有机发展的整体。具体来说,该从何处着力?

徐进:首先在规划定位上,要有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气魄,对三地白酒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力求共赢。对拥有“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公司的宜宾来说,我们希望三地能够高起点、高标

准规划白酒产业发展,联手拓展市场。其次,在体制机制上,要注重创新,在产权制度、土地供给、财税优惠、融资平台、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多方面,三地应大胆探索,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记者:三地分属不同行政区划,如何整合资源、整体联动?

徐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是进一步提升三地白酒整体形象,确立白酒地域品牌的大手笔举措,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在市场、企业、人才等各个层面进行资源整合。起步阶段,可先在原料、物流、销售网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建。比如在营销上,可以统一使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地域品牌,从战略角度共建营销网络,通过参股、控股、联盟等方式,增强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力。在产业联动上,可以在核心产业、配套产业进行有效配置,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巩固三地在白酒产业上的领先优势。从长远来看,三地间政府能否合作、推动并形成共识,将是一个关键因素。

记者:从产业政策看,由于白酒酿造要消耗大量粮食,其行业发展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打造“白酒金三角”,如何争取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

徐进:一是把白酒产业作为三地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对白酒产业发展的差异化政策,比如将酿酒生产从耗粮产业目录中调整出来,作为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给予重点支持。二是三地要联合出台促进白酒产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条例,加强对重点白酒生产区域特别是长江上游流域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鼓励和支持重点白酒企业发展原料基地,建设优质种植基地,保证高端白酒质量,维护高端白酒“绿色食品”的品牌效应。三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联合打假力度,对出产于“中国白酒金三角”这一地域的白酒,实行统一地理标志和认证保护。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糖酒会网”的所有文章,均为糖酒会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文章,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文章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糖酒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糖酒会网)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文章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文章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