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新疆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微风拂过田畴,浓郁果香尽显风土魅力。作为“世界三大黄金酿酒产区”之一,这里北纬44度风土优势,本就有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先天基因。但当下葡萄酒行业挑战重重,消费需求越发多元,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天山北麓产区“突围”迫在眉睫。对此,这片沃土以“破圈”变革破局,种植端以科技赋能守护风土本味,品牌端用文化浸润讲好天山故事,销售端靠渠道创新打通市场脉络,天山北麓葡萄酒正以崭新姿态向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
9月5日,在新疆天园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种植户在采收酿酒葡萄。谷雅萍摄
科技赋能
深耕天山佳酿风土密码
近日,记者在昌吉市印象戈壁葡萄酒庄有限责任公司200亩标准化示范园看到,北斗高精度定位的金属立杆整齐排布,葡萄藤攀成“厂”字形,滴灌带高空轻垂,一派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种植图景。“以前靠经验,现在靠科学标准,这是实现降本增效的‘突围’路。”该公司董事长富强说。在这片示范园,一台葡萄藤修剪机日作业面积可达100至200亩,人工成本较传统模式下降超一半,还有效破解了新疆葡萄藤冬剪冬埋用工紧张的难题。
“短期投入大,长期成本会大幅降低,未来还要推广改造800亩葡萄地。我们的葡萄酒要对标世界一流,标准化、机械化是绕不开的路。”富强说。
在玛纳斯县,新疆天园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酿酒葡萄基地里,该公司经理王永辉正调度车辆,将新鲜采收的葡萄送往中信尼雅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
“依靠水肥一体化、机械化等新型栽培模式,我们把葡萄亩产严格控制在1.2吨以下,6500亩葡萄种植基地预计可收获葡萄7500吨。相较于产量,我们更加注重葡萄品质的稳定把控。”王永辉说。
“葡萄根系能扎到地下3米至5米,吸足钾、钙等矿物质,酿出的酒味道才够醇厚。”玛纳斯县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谢发兵这样解读当地的风土优势。如今,玛纳斯县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2万多亩酿酒葡萄实现“连片种植、统一管理、错峰采收”。
眼下正值葡萄收获季,在新疆尼雅葡萄酒有限公司食品质量分析检测中心,中心负责人李树德正为农户送检的葡萄测定酸度。他说:“达不到标准绝不采摘,市场竞争倒逼品质保障,这是‘破圈’基础。”
9月7日,在新疆尼雅葡萄酒有限公司食品质量分析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在检测葡萄酒。谷雅萍摄
放眼天山北麓,10万亩连片葡萄园如绿色绸缎横贯东西,成为新疆种植基地最多、产能产量最大的优质产区。
“天山北麓风土是天赐瑰宝,但唯有以科技激活其深层潜力、守住真风味,才能真正筑牢产业‘突围’的根基。”昌吉回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马生强说。
品牌“破圈”
文旅融合释放产业新活力
今年7月30日的马来西亚吉隆坡国家会议中心,2025中国风物行暨第五届“一带一路”国际酒类大赛颁奖典礼上,中信尼雅斩获多项奖。
作为国产葡萄酒参与的国际化赛事,此次获奖既是对天山北麓葡萄酒品质的背书,更成功搭建起中国品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桥梁。
“国际赛事双盲评审是最好的品质验证之一,能让天山北麓葡萄酒被广泛认可,这是品牌‘破圈’的关键一步。”新疆尼雅葡萄酒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国家一级品酒师张如意说。
如今,天山北麓葡萄酒已在国内外赛事上累计斩获千余项奖项,实现从单一企业“突围”到产区集体发力的跨越,国际赛事成为天山北麓葡萄酒实力的“试金石”。
国际赛事为品牌奠定了口碑,而文旅融合正为品牌注入文化魅力,也加速释放产业新活力。秋日,走进玛纳斯香海酒庄,游客在此沉浸式感受葡萄酒风土的魅力。“这里的葡萄酒品质不输国外品牌,了解酿造工艺和品牌故事后,更觉酒味醇厚。”游客马世龙发出赞叹。
玛纳斯香海国际酒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云洁说,今年酒庄预计产酒84吨、销售额约600万元,其中三成销量由文旅引流带动。
在位于玛纳斯县的天山北麓葡萄酒博览园,负责人郝霞介绍,博览园打造的研学旅游线路,集种植观光、工业旅游、文化展示于一体,让游客在浅尝慢品中感知风土魅力。
9月5日,在位于玛纳斯县的天山北麓葡萄酒博览园,游客在参观游览。谷雅萍摄
早在2021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已出台《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沙海、溪原、雪谷等地域特色与葡萄酒产业深度绑定,已建成8个旅游示范点、1个兵地融合酒庄示范点,推出跨区域研学与工业旅游线路各1条。
“这种融合是将天山北麓的风土优势、文化特色转化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之一。”昌吉州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邓策说,昌吉州计划打造明星酒庄矩阵,以工业游、研学游、采摘游丰富体验维度,让天山北麓葡萄酒风土变成可触摸、可品味、可记忆的文化印记,推动产区品牌从“有辨识度”向“有深度认同”升级。
如今,天山北麓百余公里葡萄酒长廊上,落户有华兴庄园、香海国际等40家特色酒企酒庄,年产葡萄酒34.9万吨,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品牌势能持续攀升。
“组团出海”
拓展产业新版图
今年5月,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上,新疆展区格外醒目。7家天山北麓葡萄酒酒企携28款佳酿集体亮相。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主动出海拓展销售渠道是天山北麓葡萄酒‘破圈’的重要方向之一。”新疆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协会秘书长张旭东说。
今年5月,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上,新疆天山北麓葡萄酒酒企代表、参会嘉宾合影。图/昌吉回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展会中,这些酒企收获30余项涵盖进口商、分销商、电商及餐饮渠道的意向合作。
海外热度持续扩散。今年6月,新加坡国际元立集团考察团深入玛纳斯县感受天山北麓葡萄酒文化;8月,10家酒企组成展团亮相马来西亚国际食品和饮料贸易展览会,让东南亚客商记住了天山北麓葡萄酒的独特口感。
秋日暮色中,位于昌吉市的天山北麓葡萄酒风情街上,霓虹灯次第亮起。作为全疆首个葡萄酒主题风情街,自2022年运营以来,这里构建了葡萄酒展示、体验和交流的葡萄酒文化矩阵。顾客既可品味葡萄酒,也能体验葡萄酒与新疆美食的搭配,这里已成为感受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魅力的窗口之一。
近年来,昌吉州已在香港、福建、深圳、苏州等城市建成推广营销中心,借全国糖酒会等活动,织密“线上直播+线下体验+海外布局”销售渠道网。
“国际展会打开认知,国内体验店实现复购,是‘走出去’与‘守得住’的战略互补。”富强说。
品质的坚守和销售渠道的拓展,还需顶层设计的战略引领。昌吉州2025年第1号林长令,将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纳入“绿色优质果蔬产业集群”核心板块,明确提出打造新疆葡萄酒产业排头阵地,以“组团出海”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
昌吉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甘寿春表示:“从种植标准化到品牌价值塑造,再到全球市场布局,我们最终要让‘天山风土’成为新疆天山北麓葡萄酒对接国际的名片,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中国风土的葡萄酒独特风味在全球舞台飘香。”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